本網(wǎng)訊(學生記者 范鴻寶 王夢源)思政課與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”結合,會產(chǎn)生怎樣的奇妙相遇呢?因為疫情,幾乎所有高校的的應對辦法都是將傳統(tǒng)課堂轉變?yōu)榫€上教學。這樣的形式,尤其是對于思政課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思政課因其自身的學科屬性,會讓學生天然產(chǎn)生一種難以描述的畏難情緒,如何讓思政課轉到線上教學后依舊能保持生動有趣,吸引學生的注意力?以及如何解決線上教學帶給老師們的不便與問題,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!
萬事開頭難,思政教學要集思廣益
從事傳統(tǒng)教學模式的老師們對于線上教學的形式還是比較陌生的。如何使用線上平臺傳道受業(yè)?如何進行線上課程教學?這些疑惑使得思政課的老師們紛紛加入“頭腦風暴”的群聊中。
辦好思政課,關鍵在教師。公共課部主任侯玉娟老師說:“因為‘戰(zhàn)役’時期,大家不能以傳統(tǒng)教學方式,聚群進行教學討論,所以我們的討論基本上都是在線上進行的。由任課老師共同討論,集體備課,集思廣益,一同制定課時目標。歷時兩天的群聊討論,確定了線上教學進度、教學方案、與教學進度表。”
最終,老師們決定將采用超星學習通的教學資源,以“網(wǎng)上學習+線上輔導”的方式開展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》與《毛澤東思想概論思政課》的學習。
對于網(wǎng)絡思政教學,老師們要面對的學生面非常之廣,其中包括大一和大二的學生,很難像專業(yè)課那樣一對一進行指導;其次,教師增加出了龐大的工作量。線上教學包含四門課程:大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、大學生心理健康、軍事理論課以及大二的思想概論課程。其中涉及到的專任教師就是26名教師,而大一大二的學生人數(shù)是接近3000人,如果是四門課程的話,那么就是接近6000人次,眾多的人數(shù)和龐大的工作量,要求思政課必須要集思廣益。
答疑解惑,教學相長
為了鞏固教學成果,解除學習困惑。學校公共課部開設了相關思政教學的答疑課程,盡最大能力幫助同學答疑解惑,使思政教學成果落到實處。“網(wǎng)絡授課能否達到100%的理想狀態(tài)?”“如何和學生做好互動?”“網(wǎng)絡授課答疑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?”這些都是老師們所擔心的問題。
網(wǎng)絡授課,很多東西都要從頭摸索。例如線上交流怎么設置?如何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?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,公共課部唐彪老師頗有感觸的說:“第一次上網(wǎng)課的時候感覺比較緊張,時間沒有把握好,沒有有效展開。因為農村信號不穩(wěn)定,當時課件資料都不在身邊,很多需要自己再收集、再整理。但是,學生的答疑方便了很多。”為了更快更好的解決學生們在思政課學習方面的疑惑,唐彪老師第一時間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、qq號、微信號以便學生們進行答疑。在答疑方面,校公共課部做出了統(tǒng)一要求,每個思政老師要根據(jù)班級的情況,必須提前的準備,答疑的課時,必須要保證,不能應付了事。要注意對學生隨時在網(wǎng)上提出的疑難問題,做出隨時解答。
“老師,在本次疫情當中,中國和國外其他國家相比,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?”“老師,在“戰(zhàn)疫”的背景下,作為祖國的新生力量,我們能做些什么呢?“老師,特朗普把新冠肺炎稱為中國病毒,您如何看待這一現(xiàn)象呢?”在“戰(zhàn)疫”時期,同學們大都很關注此次的疫情事件,他們都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。思政老師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疑問逐步擊破,幫疑問的同學們指點迷津。公共課部的唐彪老師說:“在特殊非常時期,我們的思政課的網(wǎng)絡授課答疑的這種形式很好,既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要,也充實了老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,老師得到了鍛煉、掌握了技能,學生也學到了相關知識、升華了認識。”這樣的教學方式,是一個促進學習的正循環(huán)過程,更是教學相長的過程,它共促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。
思政課堂常有,現(xiàn)象級思政課堂不常有
在“戰(zhàn)疫”的特殊時期,我們被中國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。那些“逆行者們”不計生死,不計名利,不計得失,滿腔熱情的沖到了最前線。這樣生動的愛國主義課堂,不是線上教學亦或是傳統(tǒng)教學可以模擬講授的。思政課教師作為學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鑄魂者,承擔著引導學生思想的重要責任。中國的疫情由爆發(fā)到逐漸向好,這讓我們更加直觀看到,感受到中國的優(yōu)勢,中國之治的優(yōu)勢。這是開放式的體驗式的中國自信公開課與制度自信公開課。思政公開課常有,而現(xiàn)象級開放式的思政公開課不常有。
人類歷史上,大的疫情可以改變歷史進程。今天這場疫情也將改變歷史進程,中國正在經(jīng)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們正在見證世界歷史的大轉折。古人有云:“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、為往事繼絕學、為萬世開太平。”現(xiàn)在的戰(zhàn)“疫”時期,學生們依舊可以“精忠報國”。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,為社會和諧做一個向上向善的人,為生態(tài)健康做一個環(huán)保者。以小見大,中國的未來必定精彩。
思政課堂的精華不在其形式如何,其內容才是學習的本質,斷不能舍本逐末。過度在意形式,只會讓真理越來越遠。相信未來思政課的老師們會將“戰(zhàn)疫”時期的教學推進到一個新的篇章。
(黨務工作部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