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張孝晨,男,我校17級信息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(yè)學生。
歲末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,蔓延全國。自疫情發(fā)生以來,我校師生,積極為抗疫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位于湖北潛江的江漢油田,寬闊的馬路上,只有幾個志愿者奔走的身影。張孝晨,就是其中的一員。
張孝晨的母親在農業(yè)公司上班,有一天他的母親下班回來,提到有志愿隊去她們公司幫助她們,她們公司的人都很感動。張孝晨,默默地記在心里。
“我向母親詢問了志愿隊隊長的聯系方式,第二天就報名加入了志愿隊。”這并不是他第一次擔任志愿者,在校時參與過青協組織的志愿者活動,去后湖和敬老院幫忙打掃衛(wèi)生。做一名志愿者的幸福感一直支撐他要融入志愿者們,要為別人開一朵花。而家人們的支持讓張孝晨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。
“我們志愿隊里大多都是叔叔阿姨,年輕血液并不多,叔叔阿姨們一直都奮戰(zhàn)在一線,從年三十到現在,沒有一天休息過,都很辛苦。”看到這些張孝晨做得更賣力了。他說,他寧愿自己累一點,做得多一點,讓叔叔阿姨們輕松一些,為這次疫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。

張孝晨的工作是供應小區(qū)居民的菜品和生活用品,為了確保居民們都能買到新鮮的蔬菜,張孝晨他們收到菜單時不敢耽誤半分半刻,分揀、打包,然后配送到各個小區(qū)。
“有的蔬菜很重,累得滿頭大汗,忙起來,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。”他工作時穿著特定的工作服,回家了把衣服脫在儲藏室,保證蔬菜的安全衛(wèi)生。他一直強調這些工作比起一線抗疫人員所做的真的很平淡,沒有什么值得特別說的。
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,我感動于那些奮戰(zhàn)在一線的工作者們,他們是英雄!現在我只希望疫情快點結束,我能夠早點回到學校,好好學習,早日成長,將來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!”

匡心儀,女,我校18級信息工程系計算機應用專業(yè)學生。
隨著疫情防控不斷升級,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了封城令,嚴把各個出入口排查管控人員出行,切斷疫情的持續(xù)傳播。為了減輕疫情防控壓力,為了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贏得寶貴的時間,匡心儀主動向村支書請纓加入村部的防控工作。

做好安全防護的她,每天跟著村支書去村里每家每戶幫村民們量體溫,宣傳病毒知識,告誡村民不要外出,外出必須戴口罩,不要聚餐,不要聚會。從2月11日報名當天開始,她每天值班7個小時,從沒有一天松懈過,設卡點記錄來往的車輛往返情況,阻攔沒有準許證的車輛,在村里巡邏阻止他們出門,分發(fā)捐獻物質,以及幫村里收集訂購物資名單以及發(fā)放物資,每一處都有她堅定不移的身軀。雖然測量溫度、填表、值班、宣傳等工作繁碎而辛勞,一天下來身體備感疲憊,但能為抗“疫”貢獻自已的綿薄之心,她感到非常充實而有意義,這也是她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所在。
(策劃:黨務工作部)
(學生記者:汪亞 許涵)
(編輯:劉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