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詹學林,湖北武漢人,我校2017級城市建設(shè)系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(yè)學生。
面對武漢市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,詹學林作為一名武漢人,作為一個大學生,在看到武漢市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發(fā)布的征集公告之后,選擇了做一名志愿者。2月9日起,他在超市進行蔬菜分揀工作,每天一早,他會戴上口罩早早到超市測體溫、洗手、戴手套,做好蔬菜分揀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后,和其他的志愿者們一起分工合作,將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一箱箱蔬菜再分裝塑料袋中打包好,擺放在柜架上。“每次分揀都更意識到全國人民都在幫助我們,只有感動,沒有辛苦!”
2月19日詹學林參與了漢口北方艙醫(yī)院的支援工作。傍晚,他和近80名志愿者一起乘車前往漢口北方艙醫(yī)院,和眾多志愿者一起為醫(yī)院整理床鋪。
在醫(yī)院里,他看到這樣一幕:漢口北方艙醫(yī)院有很多勞累的工人歪七豎八睡在角落里。“聽其他工人講他們已經(jīng)奮戰(zhàn)了三天,日夜不停,累了就換班找個角落躺一會,醒了繼續(xù)施工,工人師傅們真的很辛苦,與他們相比,我們做的這些真的是很輕松了。”
“疫情很可怕,人心卻很暖。作為中華熱血青年,祖國有難,我們就要站出來,即使不能像醫(yī)生護士一樣戰(zhàn)斗在一線,但也希望在后方參與到戰(zhàn)“疫”中。身體上的腰酸背痛換來的是更多居民們的方便。值!”

趙鑫,湖北黃岡人,我校2018級城市建設(shè)系土木工程專業(yè)學生。
2月10日,趙鑫通過主動向當?shù)卮逦瘯暾埖姆绞剑蔀榱艘幻驹刚摺T谝咔槿绱藝谰臅r期,成為一名志愿者無疑增加了被感染的風險,父母因此不同意他去,他說:“我作為一個年輕人,不應該只是整天呆在家,我應該出去干點有意義的事。我的兩個嫂子在武漢防控一線,我就算不能像她們一樣去一線抗疫,做一名志愿者也是好的。”
“每天必不可少的是花3個小時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,有空余時間也會在卡口值班或是進行生活用品分配。”每日九點,他便戴好口罩,拿著體溫槍,挨家挨戶為村民們測量體溫,排查有發(fā)熱情況的村民。“起初,會有些村民不能理解我們的工作,我一般會先向他們說明這次疫情的傳染性之強,然后告訴他們保護自己的同時,也是對別人負責,是減輕國家負擔,只有這樣疫情才會更快結(jié)束。時間長了,他們也就理解了,都會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。”
對于每天都外出為村民們量體溫的趙鑫來說,每天最常見的景象便是空空蕩蕩的街道,但他卻說:“我沒有因為這樣的景象感到失望,面對來勢洶洶的未知疫情,我們的國家采取了正確的方式,有效的控制了疫情,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。”
趙鑫能夠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,和他身邊的人也有很大關(guān)系,他的老師和同學都是志愿者中的一員,他說:“老師經(jīng)常鼓勵我們多參加公益活動,這次疫情形勢嚴峻,當?shù)刂驹刚呷藬?shù)不足,我作為一名大學生,更應該為這次疫情難關(guān)盡綿薄之力。”
(學生記者:周小語)
(編輯:劉璐)